我国诗歌史发展这么多年配资炒股安全,可谓是各种类型的诗歌五花八门应有尽有,而这其中有一类很特殊,那就是禅诗。
这些禅诗都富含禅理禅味,让人读后犹如当头棒喝,总能发人深省。
就如六祖慧能的《无相偈》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
黄檗禅师的《上堂开示颂》: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,
布袋和尚的《插秧偈》:“心地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”等等
在古代诗人中女诗人比较少,而能写禅诗的女诗人更是凤毛麟角,下面这首禅诗就出自一个女诗人之手。
《悟道诗》
女尼 〔宋代〕
尽日寻春不见春,芒鞋踏遍陇头云。
归来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头已十分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终日寻春却见不到春的踪迹,脚下的草鞋已踏遍了被白云笼罩的山头。
归来时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嗅,暗笑自己,这眼前的枝头春意正热闹十分。
据《红树楼历朝名媛诗词》载:有尼未详姓氏,作梅花绝句,人皆称善,因号梅花尼。诗有悠然自得之趣。此尼直已悟道,不特诗句之佳也。
寻春本就是一种情趣,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。踏破岭云,一无所得,自然是很扫兴的事。回来发现梅花已开,春也尽在梅花枝头。
山重水复,柳暗花明。用语清新流利,手法新颖可喜,的为佳作。
这首诗显示出一种强烈而执着的追求精神,同时,它又以令人深思的哲理给人以启示:
春在哪里? 春不在岭头海外,不在遥远的天边,他就在我们的身旁,它就在我们的心里。
前两句写在冬去春来之际,尼姑脚踩芒鞋,踏遍四方,只为寻找春的踪迹,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。
“尽日”,说费时之多,整天的在那里寻觅。“踏遍”,说地域的广阔,到处去寻觅。一从时间上讲,一从空间上说,两者概言无时无处不去寻春。
“陇头云”,说攀到高山之巅,可见既从平地到高山,又越过各处山岭。穿云过雾,历尽艰辛。
后两句说没有找到“春”,可是回来之后拈着梅花嗅,忽悟“春在枝头已十分”,真是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。
从这整首诗来看,其含意与辛弃疾“青玉案” 的 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 和明人小说中的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 两句相似。
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在对平常事物看似平淡的描述中,却暗藏玄机,不愧是禅宗的顿悟之作。
禅诗最容易堕入讲理,让诗变得枯涩,而这首诗却写得极其生动传神。
诗中的女尼配资炒股安全,看来不是一个刻板、冷漠的出家人,而是一个天真活泼、充满人生乐趣的少女,所以这首禅诗,写得极其富于感情——这正是此诗艺术魅力的所在。